胃下垂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,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,或腹内压降低,腹肌松弛,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,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联线以下。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位置的改变。正常人的胃在腹腔的左上方,直立时的最低点不应超过脐下2横指,其位置相对固定,对于维持胃的正常功能有一定作用。
【中国名医治胃下垂方大全】
河南名医治胃下垂(阳虚饮停)方
处方:茯苓12克,桂枝、白术、半夏各10克,生姜5克,炙汁草6克,党参15克。
用法:水煎分3次服,每日1剂。
功效主治:温阳化饮,千胃降逆。用于治疗胃下垂,中医辨证属阳虚饮停型。症见脘腹坠胀不舒,食后甚,喜暖喜按,心下悸动,胃内振水声或水走肠问辘辘有声,或呕恶清水痰涎,或兼头晕目眩,便溏,舌淡胖齿痕,苔白滑,脉弦滑或弦细。
创方者:尚学瑞
河南名医治胃下垂(肝胃不和)方
处方:白芍15克,柴胡、枳壳、川芎、香附、元胡、陈皮各10克,炙甘草6克。
用法:水煎分3次服,每日1剂。
功效主治:疏肝和胃,调畅气机。用于治疗胃下垂,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型。症见胃脘痞胀疼痛,甚则连及两胁,呃逆、嗳气频频,食后尤甚,善太息,或嘈杂吞酸,舌苔薄白或白腻,脉弦细。
创方者:尚学瑞
河南名医治胃下垂(脾虚气陷)方
处方:党参15克,炙黄芪20克,白术、当归、陈皮、枳壳各10克,升麻、柴胡、炙甘草各6克。 用法:水煎分3次服,每日1剂。
功效主治:补气升陷,健脾和胃。用于治疗胃下 垂,中医辨证属脾虚气陷型。临床症见患者素体体 弱,脘腹坠胀,食后、站立或劳累后加重,食欲不振, 面色萎黄,倦怠乏力,舌淡或有齿痕,苔薄白,脉细或 缓。
创方者:尚学瑞
河南名医治胃下垂(胃阴不足)方
处方:沙参、麦冬、生地、枸杞子、玉竹各12克,当归、竹茹各10克,陈皮、甘草各6克。
用法:水煎分3次服,每日1剂。
功效主治:滋养胃阴,和胃降逆。用于治疗胃下垂,中医辨证属胃阴不足型。症见胃脘痞满灼热,隐隐作坠疼痛,饥不欲食,口燥咽干,烦渴喜饮,恶心呕吐,食欲小振,休质偏瘦,大便偏干,舌红少津或有裂纹,苔少或无苔,脉细数。
创方者:尚学瑞
河南名医治胃下垂(胃络瘀阻)方
处方:桃仁12克,当归、生地、红花、赤芍、蒲黄 (包煎)各10克,柴胡3克,枳壳、桔梗、川芎各6 克。
用法:水煎分3次服,每口1剂。
功效主治:活血化瘀,疏肝养血。用于治疗胃下垂,中医辨证属胃络瘀阻型。多见于病程较长或慢性病伴胃下垂者。其症胸膈痞满,脘腹坠胀疼痛,痛如针刺,固定不移,食后或入夜尤甚,但按之濡软,形瘦,面色晦暗,或有呕血、黑便,舌暗或有瘀斑,苔薄,脉沉细或涩。
单兆伟运用经方治疗胃下垂
单兆伟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,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,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江苏省名中医,从医50余载,擅长中医脾胃病诊治。笔者有幸侍诊左右,受益颇丰,现将其运用经方苓桂术甘汤治疗胃下垂一例总结如下。
范某,女,38岁,纺织工人。患者素体瘦弱,婚后育1女,小产2次。近两年来由于工厂经常加班,站立太久,常觉脘部痞胀疼痛,食后尤甚,胃中时漉漉作响,泛恶清涎,卧后稍舒。然工种限制,不得休息,症情日渐加重,形体羸瘦,脘痛日甚,终至休工。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:提示中重度胃下垂,肝功能正常。前医曾予大剂补中益气汤而罔效。今来单兆伟处诊治。刻下:面色苍白,体单形瘦,大便溏薄,日行1~2次,肢冷背寒。察其舌淡,苔薄白而水滑,脉沉细无力。辨为禀赋虚弱,加之小产更损肾元,长久站立,饮食失节,劳伤其中焦之脾气,胃肌薄弱,和降失司,水湿内停为饮,阻遏中阳。
单兆伟立其论、随其法,择仲景苓桂术甘汤加味。处方:茯苓20克,炒白术15克,桂枝10克,甘草6克,葛根15克,炙升麻10克,炒枳壳20克,陈皮6克,党参10克。药进l周,患者诉脘痛大减,不泛恶,便亦干。方药对证,更进半月,脘痞疼痛得除,肢冷背寒亦去,脉来比前有力。后以苓桂术甘汤合补中益气汤加枳壳、葛根调理两月余,面颧渐次红润,纳佳便调,神旺体增,体重比治前增加2.5公斤。入冬再以上方为基础,适加平补气血阴阳之品制膏调理百日,复查上消化道钡餐,胃小弯下角切迹平髂嵴连线,提示轻度胃下垂,停药嘱其休养。
按:《灵枢·本脏》曰:“脾应肉,肉月囷坚大者,胃厚;肉月囷么者,胃薄……肉月囷不称身者,胃下,胃下者,下管约不利,肉月囷不坚者,胃缓。”上述文字可看出,胃缓、胃下符合现今之胃下垂。从此案胃下垂表现的临床症状论,当属痰饮所为。患者禀赋亏乏,加之小产肾元又损,不得充实后天之本,且又站立过久,耗伤中焦之气血,胃体濡养不能,而成胃缓、胃下之证。中焦脾虚,胃失和降,不得健运,水湿不化,停聚而成痰饮,更遏中阳,不得温煦。治当温阳化饮,补益中气。遂遣苓桂术甘汤为主方以温化水饮,以振脾阳,更加葛根升阳益胃以助提举之力,炙升麻以提下陷之气,配用枳壳合白术理同枳术丸,以调升降出入之气机,寓降于升,从而使气机宣畅,水饮蠲除,胃下得瘥。